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是由齒輪、緊固件、鏈條鏈輪、彈簧、粉末冶金零件、傳動聯結件等制造工業組成,是重要的機械基礎件產業。規劃從行業現狀、發展思路、高端創新專項、政策措施等四大方面展開論述,強調了行業在“十二五”期間應重點完成的任務、實現的目標和機械通用零部件發展的高端創新項目,旨在為國家重大裝備項目配套關鍵零部件,全面推動行業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和產品升級發展。
一、 行業現狀
(一)、成就
1、機械通用零部件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,已形成規模大、門類齊全、基礎堅實的產業:我國機械通用零部件企業有幾萬家,規模以上的生產企業有5000多家,其中主要骨干企業約200余家,年銷售額超過2500多億元,出口70多億美元。我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市場銷售額已經排在世界前列,我國已經成為基礎零部件制造大國。
2、產業技術顯著提高,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:連續多年保持年均20%以上增速,產業技術顯著提高,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和提升,國內外市場發展勢頭強勁。國內市場占有率已達85%左右,為軍工項目提供大部分的配套件,重大技術裝備自主配套能力顯著提高,進出口量大幅度增長,年均出口增長率30%,成為機電產品出口大戶,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。通用零部件進出口總值已成為機械基礎件大行業進出口總值的主體,其進口值約占比例為80%,出口值約占60%。
3、企業管理水平、發展理念有質的飛躍,企業管理層的管理運營素質有明顯提高:企業領導重視采用先進裝備先進工藝,重視企業的質量管理,重視企業員工的培訓培養,重視企業軟件實力的建設,企業管理正由粗放管理向精細管理方向發展。
(二)、問題:現階段行業發展的主要問題是產業大而不強,結構性矛盾突出,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:
1、關鍵零部件大量依賴進口,核心技術受制于人:2010年,全行業進口135億美元,出口70億美元,貿易逆差65億美元。汽車自動變速器和高速列車變速器等核心技術受制于人而大量進口,2010年齒輪進口104億美元,逆差80億美元。緊固件是出口大國,但進出口價差高達6-8倍之多。
2、產業結構不合理,產品品質差距明顯:中低檔產品產能過剩,高檔產品能力不足,形成低層次重復建設,同質化惡性競爭,據初步統計:高檔產品占比約10%,中檔產品占比約50%,低檔產品占比約40%。產業集中度低,CR10約30%。
產品質量的穩定性、一致性、可靠性差距較大,產品壽命較短,一般為國外同類產品壽命的30-70%,同用戶要求有相當差距。生產效率、能耗、物耗、排放、環保等差距很大。
3、高級技術人才缺少,裝備水平較低:高級創新型技術人才缺少,產業技術工人匱乏現象也較普遍,目前行業內工程技術人員占在職人員的5-6%,而在一線從事設計、工藝人員不足2%。高檔設備少,中低檔設備多,規模以上企業高檔設備占比約1%;數控設備少,機動電動設備多;單機工作多,自動化智能化成線生產設備少;手工抽檢多,在線檢測少,本行業現有專機水平與國外差距明顯。
(三)、面臨的機遇和挑戰:基礎零部件嚴重滯后主機發展的局面引起國家高度重視,零部件的高端發展已成為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戰略性問題,發展方式亟待轉變。為此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,如《機械基礎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》,《機械基礎件、基礎制造工藝及基礎材料 “十二五”發展規劃》,要求“突破一批基礎零部件關鍵制造技術,產品技術水平達到21世紀初國際先進水平”,這為基礎零部件的發展創造良好政策環境。
國內市場:機械通用零部件是工業產品中的重要基礎件,政府政策拉動內需,汽車、鐵路、公路、發電、輸配電、環保及基本建設大幅度發展,機械通用零部件市場仍有廣闊的需求空間。由于汽車零部件的“全球化”采購和跨國公司的“本地化”策略,齒輪、緊固件、鏈條、彈簧、粉末冶金、聯軸器制動器等將有巨大的維修和新裝汽車市場需求。#P#
國外市場: “十二五”期間,行業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的變化,市場需求的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。國際貿易緩慢恢復,在抓好內銷的同時,也不能放松出口,同時要主動調整外銷區域的分布和營銷比例、營銷策略,使出口的結構更趨合理。預計“十二五”期間,行業產品平均出口增長率約10%左右。
“十二五”時期正值世界經濟處于后金融危機時代,是世界經濟格局發生極其深刻變化而又充滿變數的時代。行業要順應國家發展模式大調整,要以創新為驅動、轉型升級為主線,開創零部件產業發展的新局面。“十二五”期間我們行業面臨著許多困難和不確定因素。高端產品市場的競爭力差距很大,受到國外跨國公司的技術壁壘和配套系統限制,很難進入整車或主機配套領域。國外反傾銷等貿易保護抬頭,產業的可持續較快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。
二、發展思路
(一)、指導思想: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,以自主創新為驅動力,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,以重大裝備配套為依托,突破關鍵技術,提升高端制造能力,加快推進零部件制造業由大變強的進程。
行業發展的關鍵在技術,基礎在結構,根本在人才。要堅持“創新驅動,調整轉型,提高質效”三項指導原則。
(二)、目標:
1、關鍵零部件配套能力顯著提高:重大裝備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率由30%提高到50%。新產品產值約占工業總值由20%提高到30%以上。部分重要零部件產品的可靠性、使用壽命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
2、產業結構優化成效顯著
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機械零部件供應企業集團、產業集群、“專、精、特”企業,形成市場配套網絡。其中:150-200億元的產業集群:6個;200億元企業2個;100億元企業1個;50億元企業2個;
10—50億元企業50個。一批 “專、精、特”企業。產業集中度CR10由30%提
高到40%。
3、發展方式明顯轉變
表現在:原材料利用率提高5-7%;單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5%;排污降低20%。龍頭企業現代制造服務業銷售額占比顯著提高,達20-30 %。 形成國際化集工貿、網絡、物流和零部件為一體的供應商3-5個。形成零部件專業市場3-5個。國家名品牌產品 25-30個,國際知名品牌10 個。
4、產業平穩較快發展
表現在年增長率:14%; 年銷售額由2500億提高到4800億元。出口增長率:10%;年出口額由70億美元提高到100億美元。
三、高端創新專項
創新發展是硬道理。高端零部件制造技術同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10—15年差距,“十二五”是高端零部件發展的關鍵時期,瞄準世界先進技術水平,務求實現高端發展。行業“十二五”重點創新發展任務如下:#P#
(一) 超大型、長壽命齒輪及傳動裝置:
重點開發:功率2MW以上、噪聲≤95db、機械效率≥97%、壽命≥20年的兆瓦級風力發電齒輪箱;時速≥200km的高速列車齒輪傳動裝置;功率6500kw核電循環水泵齒輪箱;2×750kw、生產能力≥3000t/h、設計壽命20000h大功率采煤齒輪箱;功率550kw、設計壽命15000h掘進機齒輪傳動裝置;傳遞功率6000—12000kw、設計壽命20年高轉速大功率齒輪調速裝置;傳遞功率350kw大型電液動力換檔變速器;功率2000kw、轉速29700r/min污水處理用高速齒輪箱;大型露天礦挖掘機和自卸車用液力變速器;軍艦和船用大型齒輪傳動裝置;高精度低噪聲長壽命大中型螺旋錐齒輪;汽車自動變速器及關鍵零部件等。
重點攻克:基于載荷譜的動態仿真產品設計和開發技術,齒輪抗疲勞、長壽命研究與制造技術,高品質材料技術,精密熱處理技術,表面改性技術,精密加工技術等共性關鍵技術。
(二) 高強度緊固件
重點開發:強度≥10.9級、疲勞壽命≥500萬次、PPM<60
發動機緊固件系列(連桿螺釘,缸蓋螺釘,飛輪螺釘等);疲勞壽命≥500萬次、防腐蝕性能>700小時風力發電配套大規格高強度緊固件;疲勞壽命≥500萬次、抗干擾的核電專用緊固件;防腐蝕性能>700小時、適應高低溫環境、PPM<60高速鐵路配套扣件系統;疲勞壽命≥500萬次飛機及航天專用鋁鎂合金緊固件、特殊異形緊固件、組合螺釘及組合件、不銹鋼緊固件、鋁鈦合金緊固件、IT產業微型螺釘、自鎖類緊固件、化學涂覆類緊固件等。
重點攻克:大規格緊固件的冷鐓機技術和裝備,復雜形狀緊固
件精密成型技術、自動化智能化冷鐓精密成型技術,突破高品質材料技術、精密熱處理技術、表面改性技術等共性關鍵技術。
(三) 高速、高精度鏈條
重點開發:最高轉速6000r/min、壽命250000km、鏈條磨損伸
長率<1%汽車發動機正時鏈;大功率(排量在6000CC以上)V型發動機正時鏈系統;最高轉速≥5000r/min汽車自動變速箱的Hy-Vo高速齒形鏈;高疲勞、大鈕矩CVT無級變速箱專用無級變速鏈;高精度低噪聲鏈輪;高強度重載鏈;壽命達到進口鏈條的抗疲勞、耐磨損、耐腐蝕水平的特異鏈;摩托車發動機強化齒形鏈;汽輪機專用哈瓦鏈;重載機械工程設備用高性能特種鏈條等;污水處理鏈;免維護喂料機鏈;除塵旋轉板鏈條;高精鏈條智能化自動裝配生產線。
重點攻克:高精鏈條嚙合與失效機理、精密高效沖裁成型裝備與制造工藝技術、精密熱處理技術、表面改性技術、智能化裝配、自動檢測分選自動生產線等共性關鍵技術。
(四) 高應力、抗疲勞彈簧
重點開發:工作應力 >1200mpa、疲勞壽命>106的氣門彈簧和懸
架彈簧,穩定桿、高速列車轉向架彈簧、軌道交通制動器彈簧。
重點攻克:彈性裝置及產品CAE設計技術,仿真、參數化設計,
組合強化噴丸技術,納米陶瓷涂層復合強化抗疲勞技術,產品驗證試驗設計,仿真實現模擬試驗,復合涂料保護涂層等共性關鍵技術。
(五) 高密度、高強度粉末冶金零件
重點開發:密度≥7.25-7.6g/㎝3、強度≥1000Mpa高精度汽車
粉末冶金零件;含油密度≥7.0g/㎝3、徑向壓潰強度310Mpa高精度粉末冶金含油軸承;大型客機、高速列車、船舶制動用高性能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及剎車片(盤)。
重點攻克:高壓縮性鋼、鐵粉體材料;成型壓力大于600Mpa、高速、溫壓高密度成型工藝技術;軋壓表面致密化、硬化改性技術;硬化燒結和微波燒結工藝技術;粉末冶金零件材料配方及工藝。#P#
(六)高可靠性聯軸器、制動器
重點發展:最大力矩80000kN大功率風力發電制動器、膜片聯軸器;20立方、35立方、55立方大型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和采煤機的鼓形齒聯軸器、膜片聯軸器、電磁離合器和智能化制動器;高性能緊急制動軌道交通制動器、聯軸器;汽車自動變速器濕式離合器。
重點攻克:風電聯軸器與制動盤、限矩器一體化設計制造技術,汽車濕式離合器動態接合特性技術、電液智能制動器可靠性分析技術。
四、政策措施
1、以創新為驅動力,提升高端制造能力
(1)瞄準技術關鍵,突破發展瓶頸
加快特種專用鋼材研發:高品質和特種專用鋼材是高端零部件升級發展的基礎,加強與冶金材料部門溝通互動,推動供需雙方協力開發新的鋼種,把提升關鍵鋼材的品質和開發特種專用材料列入創新發展規劃,逐步減少特種專用鋼材的進口。
促進自動化、智能化專用設備開發,提升工藝技術水平:據統計,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高檔設備僅占1%左右,高檔裝備不足嚴重制約高端零部件的發展。零部件企業要加強與專用裝備制造企業互動合作,推進創新發展,研制出先進的專用裝備。重點抓好緊固件智能冷鐓成形機、鏈條智能化自動裝配生產線、汽車和高鐵用彈簧的制造與檢測成套設備研究開發、高效和精密大型數控銑齒機、高速高密度粉末冶金零件成形CNC壓機、在線檢測和無損檢測技術及裝備、新產品開發試驗技術與裝備。在此基礎上,提升高精度復雜成型技術、特大特小件成形工藝技術,以重大裝備專項為依托,突破工藝技術瓶頸,掌握關鍵零部件發展的主導權。支持企業加強細分市場產品的深度開發,加強特色技術的創新和推廣應用,以特色技術推進產品結構調整,以特色產品進入高端市場,走專而強、強而大的發展道路。積極支持企業充分利用國家政策進行高水平的技術改造。
加強表面改性技術研究,提高抗疲勞壽命:機械零部件產品的疲勞壽命是高端品質最重要的特征之一,零件表面質量、表面完整性是決定零件疲勞壽命最主要因素,特別是隨著零部件高應力、輕量化、長壽命的發展,疲勞問題更顯突出。因此研究探索各種先進的表面改性技術的工程應用是非常重要的。納米金屬陶瓷技術是提高疲勞壽命的高技術解決方案,利用納米材料膜的高強度、高硬度、高耐磨性、耐腐蝕性、耐高溫性等方面的特性,以及獨特的修復微裂紋的作用,可以顯著提高零部件的抗疲勞壽命。
加強精密熱處理技術研發:提升零部件熱處理水平是目前行業面臨的一項共性關鍵技術。發展智能化動態工序過程監控技術、精確熱處理技術、真空潔凈和控制氣氛熱處理技術,保證獲得產品的高性能金相組織。
(2)提升標準水平,推動產品升級
提升標準水平,促進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設備、新材料的推廣應用,淘汰落后產品,推動產品優化升級。跟蹤國際先進技術發展趨勢,注重與國際標準接軌,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(修)訂工作,從整體上提升行業水平,促進自主創新產品進入國際市場。協會要積極參與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宣貫工作,提高行業貫徹標準的水平。
2、調整優化結構,夯實創新發展的基礎
轉變行業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,是確保產業創新發展的基礎。
(1)加速產業結構優化調整
調整優化的重點是:優化集聚區結構和基地建設,發展大型龍頭企業,培育專、精、特企業。
優化產業集聚區結構:要著力優化產業集聚區產業鏈的結構,建立上下游產業鏈的配套系統,提升專業化和集成化水平,增強整體競爭優勢,形成為主機提供成套服務的能力。提高完善企業生產、銷售、服務的組織形式,合理配置資源,整合區域內熱處理、表面處理等基礎工藝能力,形成縱向脈絡清晰、橫向互相支持的產業結構。
支持嘉興(海鹽)、寧波、溫州、冀南(永年、沙河)等發展成200億元的產業集聚區。
支持江蘇汽車、農機、工程機械齒輪,重慶汽摩、風電、船舶和軌道交通齒輪兩個地區發展成200億元產業集聚區;支持西安和南京發展成200億元特大型齒輪制造基地;推進遼寧大連、浙江、天津等建成大型齒輪傳動裝置配套制造基地。
支持杭州地區發展成汽車鏈條制造基地、黃山和蘇州等發展成特種鏈制造基地。#P#
彈簧企業主要分布在上海、浙江、廣東、江蘇、天津等地,逐步形成汽車氣門簧、穩定桿、懸架彈簧等制造基地。
粉末冶金企業大多集聚在江蘇、浙江、廣東、上海四省市,要逐步形成粉末冶金產業基地。
傳動聯結件企業主要集中在溫州一帶60余家企業,形成服務冶金、重工、工程機械等行業傳動件制造基地;鎮江一帶40余家企業,形成服務船舶、紡織、塑機等輕工機械等行業產業園。
發展全球化大型龍頭企業集團:推進專業化重組,發展一批高起點、大規模、專業化企業,健全產業配套體系。要打造幾個擁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、主業突出、核心競爭力強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化的企業集團。
培育“專、精、特”企業:積極推進中小企業專業化、特色化發展,發展一大批“專、精、特”企業,提升零部件產品的技術質量水平。認真分析行業企業發展現狀,借鑒國內外企業發展的經驗,引導企業向“專、精、特”方向發展,培育發展細分市場上全球排位前列的企業。
(2)加速企業產品結構優化調整,爭創名牌產品
以調整優化生產要素為抓手,加速企業結構調整:“十二五”要加速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,提升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線制造能力。加強節能降耗減排,淘汰落后產能,從抓好生產要素出發,如能耗、物耗、環保、技術、質量、品種等,用科技進步和科學管理提升產業水平,切實把企業結構調整落到實處,大幅度提升企業結構層次。
促進企業由生產型向服務型制造轉變:加強延伸微笑曲線的兩頭服務,是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。鼓勵有條件的企業,延伸擴展研發、設計、信息化服務等業務,為其他企業提供社會化服務。支持骨干企業在工程分承包、分系統集成、提供配套解決方案、再制造等方面開展增值服務。發展營銷網絡,提高售后服務質量,以優質服務開拓市場。
培育現代制造服務業示范中心:集生產、收購、檢測、存儲、包裝、貼牌、發送進行全流程服務,集信息流、物流一體式服務,展示了產業新的發展方向。逐步實現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。
鼓勵企業爭創國內、國際知名品牌:鼓勵龍頭骨干企業走出國門、整合全球技術市場資源、布局全球,以中國品牌走向世界,提升自主品牌在國際、國內兩個市場的知名度。爭創國家名牌和行業名牌,要把創名牌工作作為產品結構調整、開拓國內外市場頭等大事來抓,要努力突破本行業尚無世界名牌的局面。
3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,提高行業共性技術服務能力
(1)人才是企業創新發展的根本
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,重點吸收和培養創新型研發設計人才、開拓型經營管理人才、高級技能人才等專業人才,要學習借鑒已有的職業技能鑒定分中心的經驗,創造條件建立更多的國家授權的職業培訓分中心,提高職工隊伍素質,滿足企業可持續發展需要。
(2)建立開放的行業技術研發和服務體系
各專業都要建立本行業產品檢測中心,面向全行業提供技術服務和支持。建立和完善齒輪行業技術研發和服務中心,緊固件行業技術中心,鏈傳動產品共性技術服務中心,彈簧試驗、檢測技術中心,傳動聯結件技術服務中心,粉末冶金零件技術研發和質量檢測中心。
(3)搞好技術貿易交流平臺
把行業主辦的國際動力傳動與零部件展覽會做大做強,讓展覽會成為宣傳企業形象,塑造知名品牌,進行經貿洽談,交流技術市場信息等多方面活動平臺。進一步強化展會的國際化、專業化的特點,更好為企業服務。
(4)加強行業自律
全面推進誠信經營、行業自律發展,建立互惠互利、合作共贏的發展機制。
(二)政策
1、努力宣傳基礎零部件在裝備制造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,把發展基礎零部件高端產品作為重大裝備自主化的戰略性問題來抓。各級政府結合具體產業優勢,要研究制定積極支持本地區機械基礎件行業發展的政策。
2、設立關鍵基礎件專項創新基金,對突破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項目給與重點支持;
3、制定鼓勵主機廠采用首批國產關鍵零部件新品的優惠政策,對創新產品給與稅收減免的優惠政策。對于產業急需而國內尚無法滿足要求的專用制造設備,給與進口免稅的優惠。
4、制定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、技術改造投入的政策,對創新和技術改造投入在5%及以上的企業,實行所得稅減免政策。對零部件企業進行海外兼并等,以資本運作方式吸納先進技術和創新發展的新產品給予重點支持。
5、加大對基礎零部件行業共性技術服務平臺的支持,促進建成較為完善的新產品開發、性能檢測鑒定、行業信息與數據庫等技術服務系統,提高面向全行業服務的能力和水平。
6、積極與冶金部門協調關鍵零部件對高品質鋼材和特殊鋼材的需求,逐步提升關鍵零部件用材國產化率。